誰也不曾料到,2020年是會是這樣一個開局——一場與病毒有關的疫情防控“阻擊戰(zhàn)”。
新冠肺炎病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,瞬間侵入了所有人的生活。為了有效防止其病毒的傳播,大家都盡可能地蝸居在家里。即便是熱熱擾擾的春節(jié),也要克制著不要去“串門”。人們在曾經熙熙攘攘的商場超市里步履匆匆,挑選一些生活必需品后快速結賬。廣場公園里變得空空蕩蕩,那些因跳舞、抽皮猴或在石凳石桌上“搶占”地盤打牌下棋而經常發(fā)生小摩擦的大爺大媽們,也已難覓蹤影。曾經奢望的春節(jié)再長一些的假期,突然之間竟不期而至。
這樣的日子,不正是平日里人們夢寐以求的嗎?可是,當我們真正被迫處于隔離狀態(tài)的時候,才發(fā)現所謂的“享受孤獨”,多少有些矯情,也才體會到人與人之間正常的社會交往,其實是一種人的基本需求。
在這次的防疫過程中,首當其沖的當然是要解決對確診病患的及時救治,再就是居家隔離人員的米面油鹽等物質方面的問題,至于人們的精神衛(wèi)生等還無暇顧及。所以,在疫情后期治療,或許我們應該著力于人們的心理建設,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與希望。
每過一個卡口,都經歷著這樣的招待!
這次新冠肺炎“疫情”防控,大到疫情的報告與公布制度,小到個體的諸如戴口罩勤洗手的生活習慣,都有一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。
疫情期間,我們聽到的更多的是“聚集性”這個詞。春節(jié)時人員大規(guī)模流動,無疑加劇了病毒的傳播,于是才有了居家隔離、居家辦公這一舉措。而被隔離的日子里,那些曾經似乎必不可少的應酬,居然也變得可有可無了,那些仿佛只有在酒桌上解決的問題,竟也可以通過電話微信郵件等解決了,而那些似乎很有必要召開的緊急會議,居然也可以通過視頻來解決了。隔離所產生的一個副產品,是使許多人又都回歸家庭,讓中國人更注重的“家”,增添了不少的煙火氣息。
居家隔離也在重塑著家人之間的關系。因為學校都放假了、現無法開學,大中小學生都是“家里蹲”,平常借口工作忙而無暇陪伴子女的父母們,也有了與孩子們長時間面對的機會,這無疑增加了相互的了解,陪伴且一起成長,不再是一句美麗的神話。
疫情期間的鄰里關系也在悄然發(fā)生變化。平日里樓道或電梯里見了面,點點頭,算是打了招呼。而在疫情期間,一棟樓或一個小區(qū)一般都會建個“鄰里群”,拼單購買消毒液,一起“團購”蔬菜日用品等等,這種新式的相助與守望,或許將在疫情結束后持續(xù)下去。因為網絡的便捷,使我們每個生活在家中的人,隔離但卻并未與世隔絕。網絡不僅給我們提供各種資訊,也在那些本無交集的人之間建立起一種聯(lián)系。很多快遞小哥,打通了隔離狀態(tài)下的梗阻,將日用品防護品等送到有需要的人們手中,解決了許多人的日常需求。
在這樣的特殊時期,每個人都需要克制、理性,也需要對自己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做出調整。你或許不習慣戴口罩,那你就不要進入公共場所,因為你的不會傳染的“自信”與“任性”,卻有可能造成大面積的感染,戴不戴口罩已不是個人自由的問題,而是涉及公共安全問題。
我們盼著拐點早日到來,我們渴望在陽光下撒歡的日子。